汶川行11.09
云上的村庄 总是在早上懒那么一下下,便又错过了最好的晨光。待我走出房门,山哥和杜班长已经去走访几户村民家回来了。阳光很好,暖暖地照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主人聊着天。我们昨晚睡的这个房子是砖木结构的,地震中没倒,但梁重新加固了,砖墙的部分也重新修补过,不过到现在只有主人说起,我们也才知道它曾经的累累伤痕。在这屋旁边,是建在山坡上的木结构老屋,它看起来完好无损。可主人的一席话让我嘴巴张了半天。地震的时候这栋老屋整体地倒在了坡上,后来被抬起复原,除了地基部分高出原来2
云上的村庄 总是在早上懒那么一下下,便又错过了最好的晨光。待我走出房门,山哥和杜班长已经去走访几户村民家回来了。阳光很好,暖暖地照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主人聊着天。我们昨晚睡的这个房子是砖木结构的,地震中没倒,但梁重新加固了,砖墙的部分也重新修补过,不过到现在只有主人说起,我们也才知道它曾经的累累伤痕。在这屋旁边,是建在山坡上的木结构老屋,它看起来完好无损。可主人的一席话让我嘴巴张了半天。地震的时候这栋老屋整体地倒在了坡上,后来被抬起复原,除了地基部分高出原来2
我们从岔道拐进了去草坡乡的路。刚开始的山体滑坡非常厉害,越往里走,景色渐渐地让人看得轻松起来。乡政府周围山上的灌木丛已经是红彤彤的一片,夹杂着黄的绿的,象披了一件斑斓的外衣。乡政府的房子垮了,但乡小学的房子主体在地震中挺住了,还是令人欣慰。(碉楼,在地震中已经部分坍塌了) (午后阳光里,安静的农家小院,灿烂的果实,让人无法想象曾经历的劫难) 吃过午饭,已是下午4点多,谢绝了乡里留宿的好意(
广州的朋友要去一趟汶川,一是把大家捐赠的衣物和文具送去,二是跟大邑的一家兔业养殖公司合作,把这家公司的种兔送给当地村民,救灾扶贫。我能和他们同往,自然是难得的机会。车到都江堰,因要跟大邑兔业公司的在这里碰头,我们停留下来。震后我就没到过都江堰,正好借此机会好好观察。街头似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气,该清理的已经清理掉,但街边用作银行、医院等的临时板房仍在继续使用。路边已是空无一物的平地,伤痕累累的建筑物外墙,只剩下一个个黑洞的窗户,在提醒我们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惨烈。山哥和蜗牛曾在暑假的时候来过,说现
距我的洛克线马上就是一年,PP也终于发完此刻,又有朋友正行走在这条路上而那些日子,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这只能让人倍加怀念......“牛奶海与夏朗多吉”。顶着狂风我们终于爬了上去,厚厚的云快速地掠过,光与影在牛奶海和夏朗多吉身上不停地交错清晨的仙乃日,静静伫立,丝毫不为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所动央迈勇冒烟了~~呵呵,看起来有点象火山喷发翻上垭口,回头一望,神山离我们如此之近...其实,这一路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们,不曾离开过我们的视线夏诺多吉一直在云雾中时隐时现...通往洛绒牛场的路......
下午约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在大慈寺喝茶,心里很是激动。毕业后就一直没见过,通过电话聊过Q,见了面还是难免感动。说起那些失去联络的同学,回忆起当年那些种种,无言的感慨涌上心头。娟提议去烧香,说既然都来了。封立马响应。我对此是无所谓。娟又补了一句,寺里唱经的好像还很多呢。说得我心里一动:今天好像是初一?哦??娟马上在手机上查日历,呵呵,没错哈,怪不得呢!她俩烧香拜佛,我在一旁拎包。看着看着,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不是我也应该烧烧香呢~~待她们结束,我也开始准备拜佛了。正在这时,电
地震前的随拍,整理出来都已是秋天了去年冬天的残果,今年春天的红花接上篇《春暖花开》,春夜喜雨,繁花过后 待我再见它时,已是冰箱里的冷藏品。还是给它摆个pose,留个纪念吧羞羞答答的茶花 又在旧墙上焕发生命色彩的爬山虎不怎么费心思,每年也会绽放一次的牡丹躲在丛中的草莓,逃过了麻雀的利嘴
到家已经十点了,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游泳。根据前天侦查好的地形,我顺利地进入了泳池。旁边不远处灯火通明的麻将场所,丝毫不影响我一个人在黑寂寂水里的畅游。
没买到回程的卧铺。尽管已被告知车票紧张的原因是学生放假、民工返乡,还是始料未及。列车经停几个站后,车厢里的拥挤程度已经跟春运有得一比了。而且要等到凌晨3点过了邯郸才有空铺出来,我只好垂头丧气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而此时行李架的狭长空间已被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箱包充分填满,连小桌下都塞着东东,我的背包只好放在了身边,占据了宝贵的座位一角。周围几乎都是民工打扮的人,心中不由得疑惑:放假的学生呢?哪去了?邻座的手机大声地放着音乐,还是不能阻止我昏昏欲睡,却又不能真正入睡。对面是一对夫妇,旁边坐着年轻的
黄昏后海后海酒吧不经意间,便邂逅了......这么破败的房子,也不能浪费,谁叫它的口岸好呢......这里所说的后海,其实还包括前海,据后来遇到的陈大爷所述,都属于什刹海的范畴。如今的后海,估计以两大特色吸引游人,一是沿湖边密密延展开去的酒吧,华丽的、朴素的,大众的、个性的,综合性的、主题性的......形形色色,眼花缭乱。总之,在这里应该找到适合你的。这些酒吧,据说好些是非典以后从三里屯搬过来的。看来这些店家还是很有发展的眼光,挑了个皇城的中心位置,依着难得的大片水域。还有更重要的,这里原本是
胡同深院--颇具特色的四合院饭馆转上旧鼓楼大街,发现这里才是我喜欢的街道风格:不是很宽的街道(其实改造后还是觉得宽了些),两旁是青砖的瓦房,被店家修饰一番后各具特色的店面,一条条直直的看不到尽头的胡同便隐藏在这些门脸之后。站在街的这边,可以一眼看到街对面有些什么。走在人行道上的人们,似乎都不疾不徐,悠闲自得。好像一进入旧城,节奏突然慢了半拍。据后来前海边碰到的陈大爷告诉我,“胡同”一词是元朝以后才出现的,那时胡同的宽度是9米左右,超出,就叫“街”了。为了迎接奥运,政府出资把沿街建筑和胡同围墙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