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
厦门最早只是一个厦门岛,上世纪50年代才修了一条海堤把它与大陆连接在一起。宋元时期泉州辉煌之时,厦门可能和沿海大多数海岛一样,籍籍无名;明朝时漳州的月港兴盛之际,厦门岛还不叫厦门,而是一个叫中卫所的类似边检站的地方。在与福建、漳州和泉州这三大港相比,厦门是名符其实的小弟弟。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注定了厦门宿命式的未来—曾经的小弟已经抛下了三位老大哥,进入了时代和命运赋予它的黄金时代。
在厦门,停留得最多的地方是轮渡码头。因为住在鼓浪屿,却像当地居民一样,天天在厦门岛与鼓浪屿往返—不是体验生活,是脑子出了点问题,觉得鼓浪屿上吃得没厦门好且便宜。确实,在大街上无意撞见的姜母鸭,又浓又香,额外多放的姜片都被消灭光光;连锁的八婆烧仙草,不比鼓浪屿差,却便宜了一半还有多;海鲜就更不用多说。对于吃货而言,厦门应该是大本营,鼓浪屿属于附带观光产品,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也懒得纠正。
吃货每天捧着掌上电脑,只要脑子一得闲,无论是坐着还是行走,都孜孜不倦地看点评、找路线,为下一顿甚至明天后天的各餐作预备,其敬业之态令我叹为观止,堪称世间奇葩。诚然,我也很惭愧。吃货对这趟旅行的心血都花在了美食上,我不仅对此心不在焉,还时不时对其行为嗤之以鼻,且抱着只吃本地特色的原则,对吃货每餐的提议只做“yes” or “no”的最后裁决。但厦门只是第一站,后面的路还长,荷包的安全要紧,不得已而为之。
鼓浪屿上的烧仙草,价格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吓一跳!
其实厦门最令我向往的,除了鼓浪屿,便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厦大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绝不是浪得虚名。厦大的建筑具有鲜明的风格—闽南的红色大屋顶,灰塑、琉璃;西洋式的墙面和结构,拱券、罗马柱等等,中西合璧,被厦门人形象地趣称为“头戴斗笠,身穿西装”,却是倾注了陈嘉庚先生精神和民族气性的“嘉庚风格”。九十年代,美国后现代建筑大师迈克尔•格雷夫斯在厦大,演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厦大转了一圈,我要说的是,你们的陈嘉庚先生首先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还有陈嘉庚先生创建的集美,也是这么地令后世人称道,可惜我没能去一睹风采。值得一提的是,同那时期衣锦还乡修建民居大厝的华侨相比,陈嘉庚先生倾尽一生办学,包括金钱和精力,把最壮美的建筑奉献给了社会,这种崇高的人格让人景仰。
其实在厦大只是随意地逛了一圈,大致浏览了校园和建筑。老建筑的留存,新建筑的追随,确实让整个校园保持着一种民族的质朴的美
“厦门大学是当今中国著名大学中唯一一所没有通过人为的行政合并实现规模扩张的大学,也是为数极少的没有通过盲目扩招(尤其是研究生扩招)实现低水平扩张的大学之一,是中国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大学中唯一一所没有改名的大学。“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是厦门大学旗帜鲜明的办学宗旨”。这段话是我在百度上读到的,忍不住把它记在了这里。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这样不“从善如流”,这样的坚持,确实令人仰视。如果我们的大学都能如此,,当然仅是如果。。。想当年,我的大学志愿便是厦大,可“少壮不努力”,如今也只能“老大徒伤悲”了。以此缅怀今生无法实现的梦想。
南普陀--人潮汹涌,香火鼎盛。只有这一方池水,在夕阳里独自宁静
从漳州去泉州的车上,经过厦门跨海大桥,远处的建筑貌似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