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琐事

当了解到古巴人的月薪时,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瞪大了眼睛,“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 其实也是可能的。在我们的父母那一辈,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月薪和物价跟现在的古巴估计差不太多。几个古巴比索可以买点水果买杯饮料,父辈那时的几分几毛钱也能干这些事。所以,当我们以今天的薪资水平和物价去衡量如同小半个世纪前中国的古巴,难免会吃惊不小。但就算去本地人餐馆吃个海鲜餐就要花掉月薪四五分之一的时候,或者需要买这个时代的各种必需品比如手机的时候,就不得不另寻他法了。正如古巴人自己说的,几乎全部古巴人,都不得不做点生意,大大小小,几乎全民经商,但多数还是处于地下状态,尽管政府现在已经不像以前控制得那么厉害。而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去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的)。吃住在家里,成本并不高,那么一点收入,确实太缺乏吸引力。

古巴的物资匮乏,跟几十年前的中国也是有得一比。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封锁之后,至今可以看到在商店外面排队等候买一瓶香水的场景。大大小小商店超市的货架几乎没有被货品填满的,甚至有些还空空荡荡。在远离大城市的公路上,车辆很少,私家车更是少见,原因之一是缺油。

一天在一条两边都是商店的街上闲逛。透过一个临街的几面大玻璃,看见挂在里面空间墙上的画时,第一个念头这是一个画廊,但再看那间大屋子的陈设装饰时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我最终还是走了进去,结果它还真是个画廊,国营的(这里没多少不是国营的)。墙上的艺术品并没使这个空间蓬荜生辉,我便跟画廊的工作人员聊天。虽然她一个月上半个月的班,尽管我也知道这里的平均工资,但她的还是低得我又吃了一惊,可当看到她用的iPhone时,我又迷惑了。她说老公原来是画画的,现在经营者餐厅和咖啡厅,每天很累,但因此她可以在休息的时候打个的士去海边度假。我问她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工作,就是吹着电风扇,守着一个空荡荡的大厅,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她说她热爱艺术。

听到不止一个人说过,在古巴,没有真正的穷人,我好像也没有在街上看到过乞丐,但是有穿得整整齐齐的人向你讨东西,给十多岁的孩子拍照后会向你索要钱。物价低廉,农产品还算丰富,饿不死。住的方面,听说年轻人也能买得起房,就是离市区远一点、小一点的公寓,政府也会有些补贴。古巴的医疗免费,是货真价实的,无论生什么病,都是国家买单。教育免费到大学毕业,大学生在校吃住都不花钱。所以想来古巴人对生活也没有太多的担忧吧,再加上简单快乐的天性,有朗姆酒有音乐有莎莎舞,活在当下就足够了。当然,他们的烦恼可能也被这些表面的快乐掩盖了。这不是一个偏安一隅不与世界往来的岛国,当外来者带去精神和物质上的冲击时,很少有人能做到心里不起一丝波澜。


而就算是自己生活得不富裕,还是有人愿意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人。我的民宿房东告诉我,他的一位邻居,曾经接待过一个从亚马逊丛林去古巴读书的大学生,在他家住了五年。这五年在他邻居家的吃住都是免费的,这也是他自愿的,而这位邻居并不富有。所以他们相处得像一家人,毕业后,大学生也邀请这位邻居去他的家玩。

附:古巴当年怎么打“土豪”的:每人只能拥有两幢房,一幢在城里,另一幢在海边或农村,多余的房产必须卖掉。这套宽五米,进深将近三十米,四到五米高的宅子,在六七十年前从土豪手里买来是七千古巴比索。那时买主夫妻二人的月薪总共大约是三百五十比索,十四年付清,算下来每月支出购房款四十二比索,感觉没有压力。如今幢宅子的价值是九万六千比索,合约四千美金。

因为室内空间很高,加之旁边有树,在炎热的八月,不是特别怕热或者很依赖空调的人,一台风扇就可以很舒服地睡个好觉了。另外,愿意的话还可以再加修二楼。

PS:最近刚好看了一篇帖子,介绍古巴的医疗教育,才了解到他们的医疗体系及医疗制度真的是合理先进,用不到美国1/20的支出,达到甚至超越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